2025發電影夢。徐詠璇。信報
- hkttball
- Jan 6
- 2 min read
Updated: Feb 7
香港需要做夢,中國需要做夢。
二〇二四年馬拉松「跑事」穩穩成了香港生活盛事。二〇二五年會是電影爆炸性轉捩點,為香港心情定義,是「發夢」的時候!
在這脆弱易變年代,社會有快要爆炸的強烈衝動──
想connect想尋找共同語言,大家躍躍欲試,想大喊想呼叫要尋找身份認同。當中,電影作為pop culture,最能廣闊無遠弗屆的打動人心。內地以至全世界票房跌、影業低迷,但只是因為串流平台和其他形式搶了觀眾。二〇二四香港九間戲院結業,仍有兩部電影過億票房兼成為流量密碼潮語,成為香港文化的驕傲!
科創金融要提速提量新思維,大家都前仆後繼的念得滾瓜爛熟。但──
一、得人心,才會得天下。所有困難,如果大家怨氣少一些,助力多一些,就會完全扭轉局面,所謂幸福感獲得感真的不是那麼困難。
二、人間戲──Sense of Community──市民可以參與,可以買票入場支持,可以討論激辯。看電影其實是一種集體行動,充滿儀式感,謝票場更是沉浸式體驗。電影,是build community的最好策略。
三、因為製作成本降低了,也有三百萬六百萬製作,於是甚至可以有素人參與,不再局限於坊間幾間大型電影製作公司的投資。
四、紀錄片如雨後春筍,你方唱罷我登場非常熱鬧,更陸續打入國際影展。這都是大家的溝通衝動──故事要說好、和世界聯繫,要做命運共同體──無論你用什麼jargon,其實都是一顆心想扣連。
五、有大學搞低空經濟碩士課程,但未見得有大學認真大搞娛樂影視劇業的碩士課培育人才,像韓國般深耕,劍指全球性IP知識產權相關的文創商業投資版圖。二〇二三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三萬億人民幣,包括電影音樂電視及遊戲等多個領域。香港呢?政府如大力投資,高回報一定指日可待!
(下)
2025年1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