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烈地敢言?徐詠璇。信報
- hkttball
- Jan 8
- 2 min read
Updated: Feb 7
有些字二〇二五肯定out了?例如「敢言」?
「正面看投訴,共建好制度」──收音機傳來申訴專員公署的廣告。江玉歡,選委界立法會議員,因為多次批評政府,被坊間冠以「敢言」形象。但最近訪問中她承認近一年刻意「減辣減速」,強調為民發聲目的無變,但不想被定型「成日批評」的人。於是大家竊竊私語,是否連她也受告誡,開始要「知所(進)退」。坊間也盛傳她下一屆一定過不了關。
議員反對灣仔靚地建七億元北部都會展館,洪雯更說:「除非起畀領導睇。」這個比喻非常火辣辣,勝在形象化。相比之下張欣宇非常客氣,說議會制衡力較弱,「希望議會更重視民意。」如果今日議員講說話都要小心翼翼,民間又怎敢造次?
《信報》標題〈「反駁文化」過火〉,一驚!細看之下才知道原來指的是政府「應變反駁隊」。余錦賢指有建制派擔心反效果,譬如《大學線》有關大窩口關愛隊事件,可能將「小事」炒熱,令公眾感覺政府不願正視和容納批評聲音──這些建制派人士真好。
由治及興,幾年下來社會已大致平靜,只怕太清淨變得冷漠不起勁,難以凝聚民心,難以繼續香港的熱鬧活潑活力澎湃。究竟香港可以容許多少百花齊放的不同意見?要用怎樣的力度說出來才不會被批評是搞局搞破壞?
特首上任之初曾要求港府外宣和解說工作要反覆做不斷做;「應變反駁隊」成立,在新聞稿社交平台見傳媒等批評各種反對聲音。特首自豪的宣布有「紅隊」,責任是批評進諫,絕不能吹捧拍托。相反意見當然逆耳,私下還可以,公開呢?公開就是落面、挑釁?
但如果你不是特首的Circle of trust,你的意見可以怎樣上達?怎樣安全的傳到各有關官員耳朵?
2025年1月8日